葡萄酒無疑是造物主賜予人類的偉大恩賜,它的魔力無人可敵。“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情人燈下催”,這是白領男女的浪漫。邀三五友,選一處高雅景致,談天闊地之際,分享頂級紅酒,這是達人富豪的情調。不經意中,葡萄酒已經深入了國人的生活,成為高雅情調和品質生活的象征;而隨之而來的葡萄酒投資熱潮,也像這杯中酒,燈下影,讓人沉醉的同時也漸使人迷失。
在改革開放中富起來了的中國人10年前開始進行葡萄酒投資,而真正的大規模介入卻自此輪國際金融危機的2009年始。在4年不到的時間里,中國資本一手締造了世人矚目的Lafite奇跡。左手Iphone,右手Lafite,這是中國人帶給世界的兩大市場傳奇。如今Iphone風頭正勁,而Lafite奇跡已悄然夢碎。
葡萄酒投機越少越好
投資在任何領域都有兩面性,理性的投資可以在投資者獲益的同時,促進該行業的發展;而投機性的投資是在破壞行業發展的基礎上獲取投資者利益的。就葡萄酒而言,任何品質的葡萄酒都是用來喝的,而不是純粹用來投資的,投資只是高端葡萄酒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附屬屬性。法國波爾多JP莫意克中國區首席代表張言志認為,這幾年出現的大量葡萄酒投機,是以透支市場和損害消費者利益為代價的投資,例如某些資本對一些名莊酒的圈酒,導致其在中國的市場價格不斷升高,消費者的消費成本也不斷增加;而當市場形勢出現逆轉的時候,他們又大量低價傾銷以套取現金,這種行為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價格,給認真經營的葡萄酒貿易公司帶來很大損失。從這個角度來講,投機性的葡萄酒投資就像吸血蟲,他們利益的獲得是以葡萄酒行業的健康為代價的。當整個行業出現危機的時候,投資的土壤也就不復存在。我并不認為中國投資者壞了葡萄酒市場,只是中國葡萄酒的市場還在發展中,還很脆弱,所以這類的投機越少越好。
興趣投資為上選
張言志說,投資葡萄酒最好以興趣為基礎,而不是將其作為賴以生存的賺錢工具。在成熟的葡萄酒市場,葡萄酒理財分為興趣型和職業型:興趣型是指本身熱愛葡萄酒,會定期收藏一些頂級葡萄酒,比如法國總統前希拉克、印度總理辛格等都是葡萄酒愛好者,他們的個人藏酒可以達到上萬瓶。歐洲一些家庭會每年定期買入幾箱名莊酒,日積月累也會擁有一些豐富的藏品。這些藏品通過拍賣市場和二級市場變現后,便可成為興趣之外的意外收獲。職業型是指一些專業的機構發起葡萄酒基金,或者直接投資葡萄酒,以純粹的盈利為目的,例如英國養老基金等。
中國葡萄酒投資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各種信譽評估和變現通道還不是很完善,所以投資者在選擇葡萄酒投資的時候,應該認真判斷該產品真實的盈利能力,以及投資機構的合法性,避免被一些以葡萄酒投資為概念的不法分子所利用。由于基金投資具有一定的封閉期,其盈虧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因此對于風險抵御能力較低的投資者,不妨先從興趣型投資入手,或者選擇公信力強的投資平臺。
專業乃投資理財之本
近來,紅酒基金以及相應的理財產品在中國盛行,和其他類的葡萄酒理財產品,是中國高端葡萄酒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如果他們能夠提高專業性和規范性,對葡萄酒行業和金融市場都具有積極影響。但是張言志說,葡萄酒投資是一個小眾型投資,它具有很多專業局限性,舉例來講:首先名莊酒的產量是有限的,投資者能否拿到足夠的、有增值前景的紅酒;其次葡萄酒需要專業恒溫的儲存和運輸,投資者是否具備恰當的儲存場所;再次投資者是否有合適的變現渠道。只有投資者具備也以上條件后,才能夠保證基金或者理財產品的盈利。只要市場上的葡萄酒基金或者理財產品的規模符合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發展速度,且運作方式科學規范,就不會破壞市場規則。如果投機性思維過于活躍,不僅會損害葡萄酒市場,也會損害投資人的利益。
據張言志介紹,國內葡萄酒基金的模式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確定封閉期,一般為3~5年,二是收取年度管理費用,三是超過預定收益率的利潤分成,四是有些基金會收取一次性認購費。從模式上來看,跟大多數的基金產品差不多。但葡萄酒基金能否運作的好,還取決于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是否具備專業的團隊或者合伙人,是否擁有葡萄酒上游產業鏈的良好資源,是否具有國際葡萄酒市場的大視野,是否了解中外企業理念的差異以及是否具有有效的變現渠道等。這幾點是國內做葡萄酒基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任何一個環節失利都會帶來投資損失。波爾多名莊非常重視市場的穩定和長久發展,對投機性投資本身是排斥的,國內曾有投資者到波爾多拜訪一些名莊遭到拒絕,后來他們便從開放市場購買了一些名莊酒,由于本身收購價格偏高,再加上缺乏必要的投資技巧,最終投資以失敗告終。因此,對于國內大多數葡萄酒基金,調整投資心態,提升其葡萄酒領域的專業性才是當務之急。 |